man-of-steel-logo-png-wallpaper-2.jpg

 

文章同步於friDay影音影評專欄:http://video.friday.tw/critics/name/4

記得在這部片上檔前在電影院先看到預告,從影片色調跟配樂完全沒有預期是超人電影,一直到S的標誌出現我才恍然大悟『是超人!』,記得看完預告相當驚訝,因為跟我所認知的超人非常不一樣。當時就可以預測這部片的評價將會非常兩極化不是超喜歡就是超討厭。果然後來影片上檔後,一派超人的忠實影迷就無法接受覺得它根本不是超人電影,一派影迷則覺得相當創新是多年來最特別的一部超人電影!對於這麼大的評價落差我實在覺得相當有意思,更覺得這部片相當值得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Man of Steel 預告片 #1

Man of Steel 預告片 #2

Man of Steel 預告片 #3

 

超人應該會是大家『第一個認識』擁有超能力的英雄人物,不管從漫畫還是從電影,對於他的形象、人格特質、穿著造型甚至到電影的主題配樂都已經有一個既定的觀感跟強烈的連結度。不過導演Zack Snyder 實在非常大膽,他勇敢挑戰了這些傳統,顛覆了這些所謂『必定要具備』的元素!  

以往的超人電影大多比較偏向美國文化英雄的風格,但我想這個版本的超人是從比較人性哲學的方向來詮釋,超人因為有超能力有解救全人類的使命感,他隱身戴眼鏡扮演克拉克身分在星球日報當新聞記者,並且愛上同事露易絲,可是當災難來時,他又必須分身變成超人。後來終於將真實身分告訴露易絲想帶她過安定的生活,有時候或許他也想置身事外,但現實上很難允許,使得他常常必須面對兩難抉擇而感到矛盾憂鬱。或許也就因為如此,這個版本的超人,變得比較暗黑但更man了。從電影海報、超人的衣服、電影整體的色調感等等,都帶有濃濃的深沈憂鬱感、穩重感;而以往超人鮮紅色搭配水藍色、黃腰帶的衣著那些較為明亮鮮豔的配色在這部片都幾乎看不到。 

(往下看比較圖)

 

以下是 Christopher Reeve 版本的超人形象 (1978年–1987年)

相片 2016-2-5 上午1 50 42.jpg

 

再看 2013 Superman: Man of Steel  ~ Henry Cavill 版本

man-of-steel-movie-poster1.jpg

Man-of-Steel.jpg

manofsteel1.jpg

 

 

zack-snyder.jpg

(導演 Zack Snyder )

看到一則導演Zack Snyder的訪問,他說:We have great respect for the canon. I would say it is a clashing of stories and ideas. Superman is the king-daddy of all superheroes - to make him work is a big deal. The big challenge is if you can make people feel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Superman?' That's what we went out to do as far as we could. Superman's always been this kind of big blue boy-scout up on a throne that nobody can really touch, so we tried to make him relatable.

(以下我用自己理解的概念來解釋,沒有完全照翻~)

他說他對原始版本的超人是很崇敬的,但他覺得他的版本的超人是與之故事跟概念上的激盪碰撞,一直以來超人是大家心中最具代表的英雄人物,尤其是要讓這樣的突破變得有說服力的確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挑戰,而且他更希望電影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去思考『如果我是超人我又能夠怎麼選擇?』的這種很實際的人性思考層面問題,使觀眾感受到即使擁有強大力量的超人,內心也有脆弱、孤單、寂寞的時候,超人並不再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man_of_steel_wallpaper_3__blue__by_visuasys-d64xwhe.jpg

順帶一提~本片其中一位製片人及故事劇本創作是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Inception全面啟動的導演Christopher Nolan克里斯多福·諾蘭,之所以會稍微提及是因為如果你看過以上兩部片,那就能更明白劇本如此的談論偏向”人性層面”的超人就是他們的創作風格。當然在配樂上也無法再搭配John Williams版本的主題音樂也是相當合理。相信看過以往超人電影的影迷在觀看這部片時,一定都會『習慣性的』在等超人變身的那一刻,音樂會再現John Williams版本明亮的主題配樂,當然並沒有發生,這也正是許多影迷覺得失望的地方。 

 

但我必須說導演Zack Snyder找上Hans Zimmer來設計新版的超人音樂,絕對是相當明智的選擇;我常常覺得創作音樂有時候需要先理性後感性,尤其是創作電影配樂,必須先理性的分析了解劇本的主軸與特質,再感性的來創作附有情感連結度的音樂。我覺得Hans Zimmer 就是如此有概念性的在設計他的配樂。而且原聲帶的每一首音樂的曲目名稱都可以對應到相關電影故事情結。(大家可以參考原聲帶在去對應電影情節,實在很難一一列出詳述) 

71Tjjssp5jL._SL1200_.jpg

 

整體的音樂概念都有一直圍繞一個E-A-C-F 或 E-C-A-F 主題樂段來變化是屬於比較深沈的小調,所呈現的就是超人比較『陰暗的內心層面』(配樂:Look to the stars有出現),而C-G-C-A  C-G-C-F 的大調主題,呈現的就是超人外在給人的『正面使命感英雄形象』(配樂:This is Clark Kent ),而這個部分的音符素材我覺得就有一點點源自於John Williams明亮版本的超人主題旋律了。

 

而當『陰暗』跟『正面』兩種主題樂段同時出現交疊在一起時,應該就是描述超人內心那般矛盾與兩難的拉扯。(配樂:Flight 就有兩種主題出現)隨著劇情變化,這兩種音樂元素有時候相輔相成,有時候又像在交戰。象徵兩種不同的人格特質共存並試著平衡著,就像銅板是一體兩面的一樣。 這樣的概念在電影配樂上實在是相當高招的呈現,而且當你明白Hans Zimmer的音樂語言設計再配上劇情,真的會相當感動而落淚,因為那種內心被敲擊的後座力相當強大。 

 

Man-of-Steel-drum-circle.jpg

就配樂上的錄製創新也是相當大膽的嘗試,Hans Zimmer大概是第一個人用了12組鼓排成drum circle來打造聲勢壯大、環繞音響的效果。請來的夢幻合作名單都是相當有名的鼓手(其中本身還是作曲家、歌手、音效設計師等等…)Ryeland Allison 、 Curt Bisquera 、 Jason Bonham 、 Danny Carey 、 Matt Chamberlain 、 Vinnie Colaiuta 、 Bernie Dresel 、 Josh Freese、Jim Keltner 、 Trevor Lawrence Jr. 、 Toss Panos 、 Satnam Ramgotra 、John Jr. Robinson 、 Sheila E.、 Pharrell Williams。 (配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Are Not Saving the World? )

 

 

在打擊樂器的錄製:

Hans Zimmer的概念是希望把所有的鼓組,全部合在一起變成一個非常巨大的打擊樂器。

 

 

鋼弦樂器的錄製:

這個樂器的概念類似電吉他,演奏的方式與電吉他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些樂段是一段一段錄製在mix到大弦樂團裡,非常酷)

 

 

自製的打擊樂器:

電影裡面許多獨一無二的聲音,樂器素材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但你絕對想不到樂器長這種樣子,聲響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其他的配樂錄製過程也相當值得一看~

 

小提琴獨奏(小提琴家 Violinist: Ann Marie Calhoun) (配樂 Krypton's Last, If you love these people)

 

整張配樂也是目前第一張電影原聲帶使用了 DTS 數位影院系統 (Digital Theater Systems) Headphone: X 混音規格(耳機的環繞音響格式)

maxresdefault.jpg

聽說聽起來會相當的立體有臨場感,好像鼓就環繞在你身旁那種包圍感! DTS工程師還畫了雙耳聲波空間圖,複製了Hans Zimmer錄製時耳朵聽到以及腦裡所構思的聲響效果,經過DTS Headphone: X混音跟編碼模擬出11.1聲道環繞音響效果(上圖),不過要能聽DTS的耳機才會聽得到這樣的效果。 實在真的很佩服Hans Zimmer的配樂創作概念總是不斷給人很多的驚喜。   

*其實配樂還有許多的細節沒有提及,本篇文章僅以概述重點方式,希望讓讀者能稍微一探究竟 Man of Steel 超人:鋼鐵英雄 的配樂製作的概念。

 

*相關閱讀文章:

電影配樂:Inception 全面啟動 漢斯季默的配樂靈感來自於劇中那首法文歌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加入我的粉絲團,會不定期更新我的音樂作品跟電影配樂觀點分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SZU 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